因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申请,9日上午,由我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牵头,组织学校监察处、审计处、资产管理处等单位对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进行了验收,我校“双聘院士”潘德炉、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关彪处长、信息学院谢仕义院长及遥感实验室周美娟主任、付东洋副主任及海洋二所相关专家等人员参加了验收,验收前后,学校校长何真、副校长章超桦分别会见了潘德炉院士一行。
验收开始前,潘德炉院士、关彪处长分别代表双方感谢对方为遥感实验室建设付出心血的各级领导、专家及老师。他们表示,今后将继续支持实验室的发展,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之后,验收小组逐项检查验收全套设备及其运行情况。经检查核对,全套系统设备齐全、运行平稳,可以通过设备资产验收。
何真、章超桦在会见潘德炉院士时,就学校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申报、如何发挥实验室效益等方面交换了意见。
实验室简介:
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是在广东省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的大背景下,在我校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建立长期合作的前提下,在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潘德炉院士的直接指导下、在学校领导及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于2010年10月建成。建成以来,系统各方面运行正常。当前,实验室可接收美国MODIS系列、NOAA系列卫星、日本MTSAT静止卫星、我国海洋卫星和风云卫星等9颗卫星数据。每天可自动接收与处理卫星数据,形成从一级到四级等各级产品,主要包括1B数据以及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悬浮泥沙浓度、海水透明度、黄色物质吸收系数、后向散射系数、荧光辐亮度、水体漫射衰减系数、气溶胶光学厚度、归一化离水辐亮度、归一化植被指数以及相关资料5天、10天、30天的融合产品。
该实验室的建成将为广东省提升海洋科研水平、培养海洋科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推动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为系统地研究我国南海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与生态变化尤其是广东、广西、海南近海海域水质污染与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丰富的遥感数据源;为我校“建博增硕”、拓展海洋学科研究领域、促进全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创造更好的平台;同时,由于该遥感产品地理范围最低可达赤道以南、最西可进入印度洋孟加拉湾以西,大范围长时间序列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南海初级生产力、赤道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以及印度洋具有重要的长远的战略意义。以此实验室支撑的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学科方向是我校建博学科——海洋科学的二级学科发展方向。
2011年4月20日,实验室被中国海洋学会批准为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今后亦可为广东省尤其是湛江市中小学生普及卫星、遥感及高新技术海洋科普知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提供得天独厚的场地和条件。